❶ 公安大学生如何树立“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以此为题写一篇论文1000字以上

你可以参考以下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完善,希望能够帮到你!
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获得生命。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与引领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与主要依靠,青年大学生对法治的真诚信仰、对法治事业的热心拥护,将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最终将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有序展开。
提高大学生法治认知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前提。
没有知,谈何爱?!只有认知法律,理解法律内涵,掌握法律精髓,才能信奉、运用、捍卫法律,最终树立法律权威。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思维的形成、立法宗旨的明确等方面都属于法律认知的范畴。在提高大学生法治认知的过程中,应对我国法律体系中各个法律部门的重要条文进行具体阐释介绍,扩充大学生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应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法律逻辑思维的培养,提升其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明确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增强大学生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普法成效。一方面,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传输、普及法律基础性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还应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与法学专业课的有效衔接,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治教育体系。课堂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及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同时注重吸收引荐外国优秀法治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第一,推进法律名著与普法读物的赏析。组织开展“悦读法治经典”主题活动,推荐一批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法治普及读物,起到“雅俗共赏”的实效。第二,有效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系列辅助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及时传递法治新闻、最新案例,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方式来传授法律知识。第三,以学生为主导,有效开展翻转课堂。促使学生通过课堂素材的收集、内容的讲授、问题的探讨深入领会法治的内涵及精髓。
健全宣传机制,营造法治氛围。一方面,拓宽宣传渠道,弘扬法治精神。有效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兴技术开展法治宣传。既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优势,又应激发网络、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传播媒介的传播潜能。通过“时时更新、处处可得”的网络情境空间,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实现“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型普法工作模式。有效凭借人文影院、舞台剧目、书法展示、演讲比赛等艺术形式和文艺创作来表现法治文化,促使法治宣传由静态向动态转变,打造声色俱全的普法平台。另一方面,把握宣传规律,探索长效机制。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宣传实效。结合其个性特征、专业特色、学习需求、价值观念等,确定宣传主题,准备宣传素材,有效把握舆论导向,提高法治宣传的针对性与吸引力。坚持持久推进,形成长效机制。要有“抓铁留痕,踩石留印”的狠劲,要有“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确保法治宣传的常态化。
强化大学生法治认同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关键。
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是强化法治认同的客观前提。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基本手段,两者相辅相成。没有道德的支撑,法律将陷于瘫痪。没有法律的保障,道德也将苍白无力。人民的法治信仰源于对其内蕴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的认同。法治只有契合人的真实情感,反映人的道德准则,符合人的价值追求,才能被人民认可、信任、敬畏与支持。所以,应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的诸多环节中,强化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等价值目标,以此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在立法时,应以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准则为指导,做到科学立法,使法律反映人民对善恶是非的基本态度,符合公平与正义的道德要求,达成以道德滋养法律,以良法获取信任、以良法促进善治的美好愿景。在执法中,应严格遵循程序正当、及时有效、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要求,做到忠于职守、公平公正、执法为民,彰显法治人文关怀。在司法中,应做到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立法宗旨,遵守公平、公开、公正等法则,因为“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所以,司法人员应秉公办案、不偏不倚,为实现公平与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而奋斗,以此弘扬社会正气,坚定人民的法治信仰,最终树立法治权威。
提升大学生法律情感是强化法治认同的主观保障。一方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理论授课、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方式,促使“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成为有责任感、正义感与荣辱感的青年群体。另一方面,展示法治魅力,激发情感共鸣。通过电影、纪录片、人物传记等方式,介绍执法、司法等先进典型,展现其为权利而奋斗、为公平正义而努力的锲而不舍、刚正不阿、求真求实的法治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展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大学生对法律信赖、热爱与尊崇的真实情感,培养大学生对法治的价值认同,促进法治理念在其内心落地生根。
推进大学生法治实践是培育法治信仰的抓手。
法律只有被实践,才能获得实效。倡导大学生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法律在定纷止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在实现公平正义中所展现的巨大魅力,法治实践利于坚定法治信仰,反过来,法治信仰又利于推进法治实践。法治实践既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抓手,又是培育法治信仰的最终愿景,应通过各种方式、载体、途径来促成大学生用法律视角看待问题、法律思维分析问题、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促使法治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行事态度、一种生活理念,实现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纸面上的法”转化为“行动中的法”。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法治社会实践。注重与法律实务部门开展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立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进行参观体验,了解熟悉立法、执法、司法、诉讼等法律活动,通过实践强化法治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法治精髓。
精心打造专兼结合的法学专业教师队伍。扎实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选聘理论功底深厚和法律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到高校兼职任教,选送高校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到政法部门挂职锻炼,鼓励拥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学教师到律师事务所兼职工作,形成一支理论功底深厚、业务精良、德才兼备、熟悉中国国情的法律教师队伍,为学生开展法治实践提供专业指导。
有效推进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开展与应用。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难易适当且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指导学生按照庭审要求及程序做好各项准备。通过庭审实战,提高学生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庭审实战,让学生真切认识到法律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❷ 《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法庭,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词,俨然是神圣的。这部《马背上的法庭》 ,也是从一个 侧面讲述了这个司法权力运作的空间维度。 影片讲述了一个“司法下乡”的故事,五十多岁的法官老冯、因为法官职业化而行将退休 的摩梭族书记员杨阿姨还有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彝族大学生阿洛三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 法庭——马背法庭,在这个移动的法庭上,他们在情与法碰撞中定纷止争。 在一般的法律人或中高层阶级的眼中, 纠纷应该通过传唤当事人到法庭的方式解决, 但 对于基层甚至是底层司法来说,却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马背上的法庭》中, “法庭”是处 于一种主动上门服务性质的,这也油然成为了中国法制的一大特色。因为地区差异的关系, 另外再加上种种自然的、 人文的和历史的不定项及无可避免因素, 我国的国家权力对某些农 村乡土社会的控制相对来说还是较为松动和薄弱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以及 各方面不等的基础层面,因此, “司法下乡”一词也成为了国家权力在其权力的边缘地带试 图以法律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权威的有效屏障和保证,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使得国家意求的秩序 得以了贯彻落实。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国家权力对广袤的农村都是显得望成莫及,渺小而卑微,曾 经的“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如今,却也只是没多大性质度的存留,而 在影片中,也只有国徽和法官服昭示着国家权力的存在,仿佛成为了一种信仰,有些许宗教 意味了吧,但或许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 “猪拱罐罐山案件”或许是对这部影片的一个 小概括,在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话语系统,一种是以老冯为代表的乡土性 话语系统,一种是以阿洛为代表的精英化话语系统。精英化话语系统是现代化的,在现阶段 中国话语系统中处于强势地位, 它总是表现为一种对传统的革命态度, 对西方文明的推崇备 至,以法治为其主要精髓。而乡土性话语系统是中国传统的表述,一种依靠传统生活的生存 态势,它注重伦理亲情、传统习惯,法律成为解决纠纷的补充性手段,是退而求其次的策略 性手段。 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但是, 中国不应该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迷失自我。 一个社群之所以称其为民族, 就在于它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模式, 法治究其实质就是规则之 治,是一种能够有效运作的生活模式,在建构规则的过程中,不能总是照搬西方模式,更应 该的是“量体裁衣”。

❸ 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和答案,一套一套的那种。不要链接,题库里复制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一、常识判断
1、下列做法最贴近“看得见的正义才是真正的正义”法律内涵要求的是
A.纪检监察部门开通网站并接受网络举报
B.地方政府在互联网上征求城市规划意见
C.人民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布法庭裁判文书
D.交警配备执法记录仪时记录执法过程
【答案】C

2、因张三不偿还一年前的十万元现金借款(利率5%),李四将其诉至法院,但李四丢失了借条原件,面临败诉的风险,最后在法院的调解下,张三自愿偿还李四现金十万元,李四主动放弃利息的诉讼请求,下列法院内涵最能体现这一调解精神的是:
A.无救济,即无权利
B.法者,定分止争也
C.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D.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答案】C

3、下列哪种情形最可能实行一审终审?
A.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被告提出反诉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B.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夫妻双方争夺子女抚养权的离婚案件
C.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合同纠纷案件
D.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
【答案】D

4、下列条款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某饭店店堂告知:“请保管好随身物品,丢失概不负责”
B.某干洗店申明:衣物丢失,只赔负洗衣费二倍的价钱
C.淘宝网某服饰店表示:本店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货
D.某商场厕所门口获救牌“地滑小心摔倒,否则概不负责任
【答案】A

5、小李于2013年10月2日与某软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份,双方约定如下:合同期限为3年,试用期9个月,试用期工资为3000元人民币(转正后4000),小李于2013年11月2日到公司上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李与公司之间于2013年11月2日正式建立劳动关系
B.小李与公司试用期期限和工资的约定不合法
C.在试用期小李可以随时解除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
D.公司在合同期间无权单方面对小李的工作岗位作出调整
【答案】C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语“南橘北枳”是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
B.苏武牧羊的地点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
C.东汉使者班超同时也是《汉书》的作者
D.西汉张骞与唐代鉴真出行的方向不同
【答案】C

7、根据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不同类型。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土地密集型产业——畜牧业、采掘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业、化工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微电子工业、现代制药业
D.资本密集型产业——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
【答案】B

8、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不公开
B、公民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和科研等特殊需要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C、行政机关逾期不答复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公民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D、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办公厅(室)可以作为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
【答案】A

9、关于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任务
B.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家庭自我保健
C.以让农民“看病不出乡镇”为发展目标
D.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
【答案】A

10、关于现代武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追击炮通常配属装甲兵使用
B.陆军航空兵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
C.洲际弹道导弹是目前射程最远的导弹
D.驱逐舰具有防空、反潜和对地攻击的综合作战能力
【答案】A

11、下列语句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②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
【答案】C

12、下列哪组成语反映了同一种人际关系?
A.琴瑟和鸣 破镜重圆
B.负荆请罪 载舟覆舟
C.结草衔环 青梅竹马
D.相濡以沫 舐犊情深
【答案】A

13、下列说法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小满时节,我国东部由低温导致呼吸疾病明显增多
B.芒种时节,我国南方居民发现春困的感觉有所加剧
C.处暑时节,我国北方医院里中暑病人相对有所减少
D.雨水过后我国西部蚊蝇所传播的疾病开始明显增多
【答案】C

14、下列唐诗所描写的内容与对应的体育项目不相符的是:
A.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马球
B.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游泳
C.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拔河
D.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射箭
【答案】B

15、一跨国企业计划7月份在全球两个大城市同期举办大型室外活动。为避免降雨影响活动效果,选择下列哪两个城市最为合理?
A.北京和纽约
B.东京和马德里
C.上海和伦敦
D.罗马和洛杉矶
【答案】D

16、下列俗语与对应的成语,二者本意所指属于同一物理现象的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百炼成钢
B.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朱者赤
C.小小秤砣压千斤——举重若轻
D.近水楼台先得月——海市蜃楼
【答案】B

17、下列情境不可能发生在19世纪的是:
A.杰克打电话约玛丽一起去看电影
B.史蒂芬逊乘火车到斯托克顿旅行
C.约翰乘电梯登大楼楼顶拍照留念
D.汤姆通过广播收听葛底斯堡演说
【答案】D

18、对下列诗词蕴含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蜡烛成灰泪始干——烃类的不完全燃烧
B.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炸产生二氧化硫
C.日照香炉生紫烟——多环芳香烃的升华
D.洪炉照破夜沉沉——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C

19、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吃松花蛋时佐以食醋,是为了减少松花蛋的涩味
B.电灯泡中加入少量红磷,是为了防止灯丝氧化
C.纯碱使馒头稀松多孔,是因为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D.千滚水不宜饮用,是因为其中的细菌含量会大大增加
【答案】D

20、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下列宴会座位安排符合礼法的是:

【答案】A
剩下的 字数超出 您可以关注我们的网站 上面都有的

❹ 作文有哪几个思路最主要有哪些

所谓的表现力应该就是术语文采,“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是专指语言而言的。但是语言有了“华丽的色彩”是不是就有了文采呢?与之相反,朴素的语言就没有文采?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看待“文采”的角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有文采”就是辞藻华丽;从审美角度考虑,“文采”有“华丽”和“朴素”之分。作家徐迟说:“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而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至。朴素不是没有文采,而是至巧近拙的文采。”(《说散文》)即“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而朴素不是没文采。
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刘勰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雕缛”就是修辞和文采。他又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 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孔子则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之重要。
那麽,中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做到“有文采”呢?我以为“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还需要思想作支撑;“朴素”不是没文采,但“朴素”也不是直白、浅陋。“有文采”的应具备如下特点:
(1)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2)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要使你的语言具备上述特点,需要从下列几方面加以练习。
1、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如果一直向上看,那麽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那麽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麽肯定是一直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麽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其次《位置》)
这段文字巧用排比和对比,从不同角度论述目光和位置的关系,使“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这一结论的得出有水到渠成之感,虽然文字平实,却耐人寻味。再如: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毕淑敏《孝心无价》)
排比与比喻的结合,把“孝”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再如: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张彦金《无悔的付出》)
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付出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功劳在于作者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再如:
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张晓风《春之怀古》)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在作者笔下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2、巧用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做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巧用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可谓一举两得。如:
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 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无力画出雪白的精神;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刘兰鹏《落雪》)
这段文字作者用想象写成,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用细描还是白描,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示在读者面前。再如:
赶快为你的父母进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毕淑敏《孝心无价》)
这段文字用联想写成。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若没有联想,怎样尽孝的问题就得不到解答。
3、巧用动词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需选择锤炼动词。如: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这里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了13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一个“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反映出动作的急迫利索。对于洋钱,只一个“抓”,就可看出讹诈式的攫取。为了使所用动词准确贴切传神,在选用同义词时,需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又如:
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麽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其次《位置》)
作者用“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内揣外度”四个表示方向的词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维”四个表示态度的词,使语言错落有致,避免了重复,给人以美感。
4、巧用句式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动句、被动句,有倒装句,还有文言句式,写作时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准确、凝练,增强表达效果,而使语言有文采。如: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面感动了。(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三句话,一、二两句是主动句,第三句是被动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个分句主语的一致性,从而突出陈述重点;否则语意的连贯、语气的流畅就会受影响。又如: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鲁迅《狂人日记》)
“未必不会吃我”同“大概也会吃我”意思相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狂人”当时对情况进行估量的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再如: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张彦金《学会舍弃》)
上段文字中的“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使语句整齐,节奏感强。
现代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显不出文采。“物相杂故曰文”(《易经 ·系辞》),因而散句中要杂以整句。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能显出一种整饬美。如:
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上面这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5、巧用名言警句
写作时,巧妙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还可以丰富语言的内涵。如:
那夜,华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师这两个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国强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像您一样”,他的脸不由地发起烧来 。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在日记本上郑重写道: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侯月亮的无聊,我永远是大山的儿子。(将艳君《无声的诺言》)
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句式长短结合,徐疾交替,在最关键的时刻引用了一个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候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凝练,厚重。又如: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梁倩《认识自己》)
这段文字中加点部分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放在这里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6、注重节奏
古人作文特别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虽说现代语体文不必像文言文那样严格,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好的文章要“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让人家愿意念,也愿意听”(《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所以至少还要讲究一些节奏。如果有了节奏感,文采也就氤氲其中了。如:
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虽然这段文字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仄上并不谐调,但是读起来却有节奏感,若把“千山万水”“温馨和柔美”句换至最前边就失去了这个效果 。句式的长短决定了句子的节奏。
有时也要讲究点平仄。前一句是仄声煞尾,后一句煞尾的就应是平声。这样可使声调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如:
南国之秋,当然是有它特异的地方,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郁达夫《故都的秋》)
四个排比句的末一字是仄平仄平,读起来抑扬抗坠,铿锵和鸣。

❺ 为影响政府五水共治的统一部署 初一数学题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司法行政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努力当好“五水共治”的法制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法律服务员,为“五水共治”作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二、作重点、措施及职责分

(一)开展“五水共治,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1.编制印发“五水共治”法制宣传资料。围绕《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制作法制宣传教育挂图,编制法制宣传读本。

2.组建“五水共治”法律法规讲师团。联合环保、水利等部门,动员政法干部、律师等队伍,组建“五水共治”法律法规讲师团,确定主讲老师和主讲课题,并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开展菜单式、点题式宣讲活动。

3.开展“五水共治”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结合省法治宣传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纪念日,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指导员”的作用,组织法律服务作者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利用方言普法栏目“老王说法”、律师答疑信箱“王律师信箱”、 “普法微影” 微电影和官方微博“司法”等多种载体,积极宣传“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政策,全面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投身到“五水共治”的行动中。

4.开展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展示展评活动。在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建设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栏和法制宣传长廊,并进行展示展评。通过对“五水共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五水共治”的内容,宣传居民的权利和义务。

责任科室:宣教科、各司法所

(二)开展“五水共治,法律保障”优质服务活动

1.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作用。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对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涉及“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等,协助开展法律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及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协助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涉及“五水共治”的疑难信访问题,积极参与并提供法律建议,协助有关部门化解信访难题;对参与防洪设施建设、污水治理、供水设施建设等涉及“五水共治”项目的建设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其依法、规范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对涉及“五水共治”的重大项目,提供法律评估、风险预警、协议起草等方面的法律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当好“法律智囊团”。

2.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法律顾问职能作用。组织农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到农村(社区)开展“五水共治”法律服务,协助农村(社区)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实施“五水共治”,积极做好群众作,帮助农村(社区)解决“五水共治”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积极为涉及“五水共治”的“一事一议”事项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确保“五水共治”的部署要求在基层依法贯彻落实。

3.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组织企业法律顾问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加大对企业“五水共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和支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作。特别是担任存在排污情况的企业法律顾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五水共治”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企业自觉治水护水,全面做好排污治污作,保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4.充分发挥公证的前置性预防作用。选派素质过关、精通业务的公证员,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五水共治”作中证据保全公证、合同协议公证、现场监督公证、程项目招投标公证等服务,确保服务高效优质。

5.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对涉及“五水共治”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要优先接待、优先受理,并指派政治素质好、执业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特别是对涉及“五水共治”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通“绿色通道”及“一站式”服务,稳定人员情绪,迅速开展法律援助,防止事件和矛盾进一步扩大。

责任科室:公管(律管)科、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各司法所

(三)开展“五水共治,纠纷调处”定纷止争活动

1.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指导基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及时收集、分析、研判涉及“五水共治”的矛盾纠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动深入到矛盾问题多、作难度大的村(社区)和企业中去,排查出一批重大矛盾纠纷,并进行分级预警。

2.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对排查出来的涉及“五水共治”的矛盾纠纷,指导各调解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类化解。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及时开展调处化解;对于复杂、疑难、涉及人数多的重大矛盾纠纷,建立化解班子,制定化解计划,限期进行化解;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引发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的矛盾纠纷,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落实领导包案调处,实现案结事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3.探索环境污染纠纷调处机制。围绕“五水共治”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加强与环保、水利等部门联系,积极探索环保纠纷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及环境污染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环境保护领域的矛盾纠纷。

责任科室:基层科(人民调解指导办)、各司法所

三、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负其责。成立“五水共治”法律服务作领导小组。

(二)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科室、各基层司法所要把服务“五水共治”法制宣传教育及法律服务活动作为阶段性重点作,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注重结合,创新形式,将此次活动与各主题活动、各项作职能结合起来,积极主动投入到法律服务“五水共治”行动中去,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长群众相关法律知识、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依法提供法律服务,指导、协助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正确处理实际问题。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科室、各基层司法所要加强宣传,营造法律服务 “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这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宣传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以树立榜样,推广经验,指导作,激励先进、鼓舞士气,进一步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宣传橱窗、宣传横幅等各种平台资源,提高活动的影响力;要将其与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活动的渗透力。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以上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

❻ 关于 生活中的暴风雨 的系列作文

生活就像一条曲折蜿蜒的山路,在这条山路上行驶久了,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雨连绵,甚至会遇到暴风雨。幸运时你会找到一间小屋避雨,但更多的时候总是被暴风雨淋得遍体鳞伤。

小时候,我总以为自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因为我不但有父母给予的爱,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予的爱。我就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每天都觉得天很蓝,阳光很明媚

。我从来也没见过暴风雨,更没有体会过那种暴风雨来临时的感受。

晴朗的日子在慢慢减少,我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

姥爷住院了,因为糖尿病,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事情,不过是输几天液体就好转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全家。

最后一次见姥爷,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姥爷很安详、很安详。他静静地躺在那里。不过,姥爷脸上不见了昔日的神采,平时偏胖的身材,这时只能用瘦骨嶙峋来形容了。“姥爷,我来看你了。”姥爷微微睁开眼睛,只是很虚弱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闭上了。这是最后一眼,虽然只有几秒钟,但是却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在那个眼神中,包含着许多无以言表的感情。

姥爷去世后,有许多人送来了花圈,花圈堆满了院子。其中有的是亲戚送的,有的是姥爷生前的朋友、同事送的,更多的是一些我不认识的人送的。姥姥站在院子中央,对着上百个花圈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示对所有人的谢意。

以后的三天,我如行尸走肉一般,已不记得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像是一部电影,我,只是一名观众。

如今我坐在姥爷的书桌前,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瞧,姥爷一脸扎扎的大胡子,那时,我总是喜欢摸一摸,脸挨着脸,缠着姥爷给我讲故事。至于讲的是什么故事,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那些故事是书本上从来没有的。那时的我字写得不是很好看,姥爷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还不时对我说:“汉字要写得方方正正,占在田字格的最中间。做人也要这样,正正规规,顶天立地。”

在我脑海里有许多关于姥爷的记忆,现在再也不会有新的记忆出现了,只剩下回味了。对姥爷的记忆中断是在四年前,最后的一个片段定格在了那个冰冷的中午。姥爷去世后,我尘封了一切回忆,直到姥爷去世三年后,我才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记忆,但每次心中都会滑过隐隐的一丝疼痛。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姥爷再给我讲一段故事,握着我的手再写一个字,再让我摸一下那一脸扎扎的胡子。但我知道,一切都过去了,不会再来。

书架上姥爷的书依然还在;笔筒里姥爷用过的笔依然还在;那把不知剪了多少纸张的剪刀也还在,那“做正正规规的人,做顶天立地的人”的余音更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❼ 谁能提供<西游记>那4个主角,的各800介绍(可以有剧情)

1.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最主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的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生世及经历

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乃一仙石吸收天地之气孕育而生;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为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大闹东海龙宫,终寻得定海神珍铁如意金箍棒;因阳寿已尽而大闹地府,修改了生死簿,返回人间。

第一次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

第二次天界招安,封为齐天大圣;

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

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封为斗战胜佛。

关于名字

孙行者——文言文的西游记中,多称孙悟空为「行者」。

孙悟空——菩提祖师所取的名字。

美猴王——孙悟空刚出生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因此自称美猴王。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

弼马温——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

兵器技能

如意金箍棒

七十二变

火眼金睛

筋斗云

文化影响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故事被改编成多种戏曲、电影等。

日本漫画七龙珠的主人公名字也叫作孙悟空。

西游新记:童恩正所著,讲述西天取经一千多年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美国留学的故事,非常幽默风趣,同时也对东西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做了一定程度的讽刺和揭露。

大话西游: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因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创造了周星驰电影的高峰。同时也对广大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基本上很大一部分中国的青少年都能都记得该电影的某些台词。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但是除了小说在拜取真经后,如来佛祖敕奉“斗战胜佛”外,其他的故事就很多人不知道了。

孙悟空在道教界中又名太乙散仙。是传说中的“七圣”之一。“七圣”指的是:“平天大圣”牛魔王;“复海大圣”蛟魔王;“混元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大圣”猕猴王;“躯神大圣”禺(左面需要加个反犬旁,这个字只有《中华字海》和《康熙字典》收入)狨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附:金箍棒的别称:如意金箍棒、神针、定海神针铁、灵阳棒、九转镔铁、天河镇底神针)

孙悟空为什么叫“心猿”?

《西游记》中用孙悟空比喻人的心识(心猿)。人通过心识既能作恶,也能行善。人的本性则是真心佛性,只有通过弃恶行善的修持和领悟,才能降伏心猿,证悟真如佛性,故有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中糅合了儒释道的多种理念,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居住的地方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两句话其实也都是指的“心”.

孙悟空的真实性和出生地

一.玄奘取经图研究新结论——“孙悟空”是甘肃人

1.唐代高僧“释悟空”说。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

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安西,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2.“石磐陀”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3.2003年10月29日,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其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近百年。

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诞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一块仙石之中。关于它的身世原本在《西游记》中“历历可考”。可是近日却有媒体报道,专家通过对甘肃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发现,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孙悟空的原型。

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于是有关孙悟空的身世更显扑朔迷离,孙悟空的形象到底来自何处,难道他真的是由一个甘肃胡人演变而来吗?带着些许好奇,记者采访了著名古典小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胡小伟先生。

鲁迅认为孙悟空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胡适却认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

胡研究员介绍,《西游记》成书后,虽流传数百年,但普通读者对于其中人物故事的来源演变一直不甚了了,活像它本来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孙猴子”一样。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一代先河,“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才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在桌面上。

鲁迅认为,魏晋以来,佛教典籍的翻译渐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文人们喜欢其新颖奇异,于是有意或无意中使用,于是这些故事慢慢变得中国化。具体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鲁迅则认为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为证,认为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胡适对此看法不同,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陈寅恪论证孙悟空原型确系哈奴曼,甘肃壁画中的图案却表明《西游记》故事在唐代已有流传。

史学大家陈寅恪由于对佛经极为熟悉,不仅验证孙悟空的原型即《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

上世纪初敦煌学的建立,为《西游记》人物故事的流变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形象史料,主要是壁画,既有单人徒步,身背背架的图像,又有类似“猴行者”的胡人牵马随行的图像,可见人物故事是经过历代增益的。

近年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发表《新发现玄奘取经图探讨》,重点对甘肃现存的六组西夏时期的《玄奘取经图》进行了探讨,并介绍说类似故事在唐代已在民间流传。五代后周时期,扬州寿宁寺藏经院内还保存着一壁画《玄奘取经图》,当时人们叹为“绝笔”。这幅壁画最晚是后周作品,惜寺院已毁,壁画无存。

《西游记》基本人物框架在元代形成,印度神猴经过藏传佛教再创造变成孙悟空。

胡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虽然以上说法都有证据学基础,但是玄奘取经的故事自唐到宋,流行了几百年,变化增添的人物故事相当缓慢,而其故事的丰富性却在元代出现了“井喷式”爆发。他认为,按段文杰等文物专家经常以晚明吴承恩之创作为据,而没有考虑到元代已经出现了《西游记》杂剧和“诗话”的事实。胡研究员指出,从《永乐大典》残本中析出的文献中,已经有数段后世小说《西游记》的故事,尤其是一篇朝鲜(专题,图库)汉文文献《朴通事谚解》中“车迟国斗法”中孙行者的故事非常重要。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赵景深认为,《朴通事谚解》一书“约刊于元代”。韩国翰林大学金敏镐教授也提出此书成于元朝至正七年(1347年)。此外,去年山西稷山县还发现元代的“玄奘取经图”壁画。这些都证明后世《西游记》的基本故事人物框架很可能是在元代形成的。

胡研究员认为,虽然孙悟空形象的雏形和印度史诗及民间故事中的神猴形象有些关联,但唐宋时期思想文化背景没能使其发生“质的飞跃”,《西游记》故事中惊世骇俗的内容所以会在元代呈现“井喷式”爆发,应当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喇嘛教的输入,以及佛道两家论辩的背景中寻求解释。换句话说,虽然孙猴子和印度神猴脱不了干系,但它是曾经经过藏传佛教的“二次输入”,才以生动的形象活跃在读者中间的。

据记者查证,关于段文杰先生认定孙悟空是甘肃人的报道实属以讹传讹。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钟雯早在2002年4月27日即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关于孙悟空形象来自石磐陀的说法是张锦池先生提出的
八戒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特别是现代,越来越被人喜欢了,仅以猪八戒为主题的电视剧就拍下好几部,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等。妙趣横生,语言幽默,画面精美,无一不逗人乐,招人爱。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原本看不出什么特殊的优点,还有多处毛病。他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点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收服后,八戒从此才稍归正道,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是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爱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他常常想害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呢!这与猪八戒的知错必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才有其八戒的美好的结果吧。

凡事都有因果,对八戒的成才经验,总结出与他的名字有关系,也就是根据猪八戒的优点粗略统计一下,在各路的神仙领导、唐僧组长、孙悟空师兄、沙和尚师弟等方方面面,对八戒的及时监督和管理,猪八戒扎扎实实做出了八戒表现。

八戒贪吃,险像坏生。若不是悟空及时阻止,八戒早已成为群妖口中的美味。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段中他的特色最为突出。此乃戒贪吃,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八戒见到青年女子,总是心花怒放。多亏唐僧苦口婆心的教育,悟空、悟净的善意捉弄,才使其不良行为有所收敛。尤其是四位菩萨的精心点化,让八戒终生难忘。(不过他痴心不改地追求高小姐,嫦娥这种精神还是可嘉的。)此乃戒贪色,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取经路上每每遇到挫折困难,八戒总是掂记着私分悟净肩上的集体财物。悟空的痛打辱骂,悟净的挖苦谴责,才一次次打消了他分包袱的念头。此乃戒贪财,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别看八戒对除妖降魔一筹莫展,但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却有一手。多亏唐僧心中有数,悟空、悟净的及时揭发谴责,才八戒的阴谋一次次落空。此乃戒嫉贤,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针对八戒的弄虚作假行为,悟空采取变化紧盯,跟踪偷袭的办法及时予以揭露和纠正,从而为唐僧正确决策提供祥实的依据。戒做假,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在孙悟空被赶走的这些时候里,它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每逢八戒偷懒时,悟空要么变化对其捉弄以示 警戒,要么以身用则吃苦在前,从而带动八戒积极工作。这样一来,弄得八戒心有余悸,不敢也不好意思再偷懒。此乃戒偷懒,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遇到困难后当八戒打退堂鼓时,老是爱提各走各的路。唐僧、悟空、悟净都及时从 思想上予以助威鼓劲,从工作的为其排忧解难,激励八戒增强信心,心甘情愿的献身于取经事业。此乃戒畏难,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对付八戒的贪功恶习,唐僧的做法是实事求是,公开公正,论功行赏,悟空、悟净的态度是居功不傲,不卑不亢,心平气和。从而保证了取经队伍的团结一致。此乃戒贪功,应该是八戒之一也。

掩卷扪思:环境育人之重要。人和树一样的道理,从幼苗开始就能得到优秀的园丁管理,扎根在适应生长的土地中,就能茁壮成长。

管理育人之妙诀。生活在一个团体中,要得到要好朋友、明正领导的全力教育和帮助,那将是你一生的收获和荣幸。

朗朗乾坤,茫茫大地,又有多少支“取经”的队伍。在这此些队伍中,有孙悟空不亢不卑的正义者,但是还存在着不少意志薄弱者,稍有不慎,他们就会被从各方面飞来的“金弹”、“银弹”、“肉弹”所击中,成为人民的罪人,要使这支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少些再少些,甚至让它绝迹,不妨也借鉴《西游记》中对八戒的惩戒做法如何……

个人认为沙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八戒那样花痴不改,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从不左顾右盼,谨守佛门戒律。虽然个性不鲜明的他戏份不多,但我觉得《西游记》里不能缺少这个人物。因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假想一下,没有他的取经之路,互不服气的孙、猪二人的争吵会把那个死板的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没等妖怪来袭,唐帅就先被两个徒弟气吐血了!尽管大家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神通广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们的心里会产生一种平和(类似女孩子在平淡如水的爱情里找到的安全感)、发出一声赞叹:憨厚的人是最可爱的!

以上是一点浅见。下面还有搜索到的一篇东西,供参考:

分析沙僧形象的论文以张静二(1983)《论沙僧》(辑入刘世德编《国古典小说研究》)比较全面。张静二认为,在史实上沙僧“似有蛛丝马迹可寻;在文学作品里,则由绚烂的深沙神,变成了沉默的苦行僧。”谓沙僧:“相貌相当清晰,地位相当重要,而个性相当分明。”沙僧在取经途中表现了合作、顺从与随和的态度,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

不过,我们从另个角度看,后来的“和事佬”脚色,与初出场时凶相毕露,曾经两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称。显然,在故事发展中,深沙神的凶猛品性被改变了。

有不少人认为小说作者未能赋予沙和尚更鲜明的形象,是很可惜的。

赵天池(1983)《西游记探微》引张易克的话说:“沙僧确实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沙僧的调和通常是表现在止争与顺从两方面。”止争是止息悟空与八戒、唐僧之争,“以和为尚”;凝聚则体现在比其它三人专一,除了七十六回因误会悟空已死,“猪八戒与沙僧解了包袱,将行李搭分儿,在那里分”外,沙和尚从不说散伙一类的话。四十回连悟空也想散伙,反而沙僧劝大家不要散伙,意志十分坚强。他从不埋怨路途遥远,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苦行僧。(相信这些意见得自张静二)

三十回黄袍怪疑心浑家百花羞送信去宝象国请兵来救,要杀她,就拿她与被擒的沙僧对质。沙僧急中生智,说是国王画影图形,唐僧因较早时被捉在洞中见过公主,向国王说起经历,这才救了公主一命。这情节既显示沙僧的急智,也体现他为他人着想,不欲恩将仇报之精神。

张静二说,文评家看待沙僧有三种类型:三藏型的对他无所置评;悟空型的说他和顺、忠厚;八戒型的指他柔懦、没有个性、尸位素餐。我们以为这正反映了沙僧的形象并不鲜明突出。

(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回国译经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九月完成。

贞观二十年正月,玄奘译出无著《显扬圣教论》20卷;并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同年尚译出《解深密经》、《因明入正理论》,推进了因明在中国的发展,嗣又奉敕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于印度。二十二年五月译出《瑜伽师地论》100卷,并请太宗作经序。十月,译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并悉心从事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示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年),功业始毕”。

显庆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为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寺,致力译经。显庆五年,始译《大般若经》。此经梵本计二十万颂,卷帙浩繁,门徒每请删节,玄奘颇为谨严,不删一字。至龙朔三年(663)终于译完这部多达600卷的巨著。此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主要学说①五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②唯识论。玄奘及其学派主张,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的自我)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胃“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界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学系中就十分发达。世亲之后,经过陈那和护法的发展,因明和唯识学说就紧密地结合。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玄奘毕生致力于佛教事业,共事迹多见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玄奘传》。研究玄奘一派学说的重要著作,除《成唯识论》外,有“唯识三大部”,即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❽ 作文立意,急急急

放弃与获得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谚,大意是说,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一块马蹄铁;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一名骑手;为了得到一名骑手,我们却失去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一民谚,说的正是不懂及时放弃而酿成恶果的教训。
面对亲身参与创立的西汉王朝,面对金山银山般的荣华富贵,面对共患难却不共富贵的汉高祖刘邦,张子房(张良,字“子房”)选择了急流勇退,用清贫闲适的晚年避免了“兔死狗烹”的悲剧;面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面对“进不能兼济天下,退不能独善其身”的彭泽县令这一虚职,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雅文字吟诵出了孤傲的诗篇……正是放弃,使他们趋利避祸、千古留名;正是放弃,使他们池鱼返渊、羁鸟归林;正是放弃,使他们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相比于张良,韩信、蓝玉、刘伯温等开国功臣的下场都很凄惨,斩首的斩首、抄家的抄家、罢黜的罢黜,这又为何?因为他们不懂得“伴君如伴虎”,不懂得权衡利弊,不懂得放弃。
曾有哲人说过:“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背负太多责任与欲望,若将其全部丢掉,人生将会毫无意义;但不舍弃一些,我们又会不堪重负。这时,放弃就会成为一种尤为重要的智慧,其实也是一种获得。
我们往往过于执著于自己的追求,总是在企图事事遂人愿,事事都圆满。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很多情况下就是放弃。造物主不会让一个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鱼和熊掌很难兼得,有得必有失,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获得都是要以放弃为代价的。
毕淑敏主动放弃了博士学位的申请,而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帮助那些被失望、哀怨、痛楚、自卑、忧郁等消极思想遮蔽的人们找回阳光,找回自信,这是多么富有意义且能产生巨大人生价值的事情啊!鲁迅为拯救国民麻木不仁的灵魂,毅然弃医从文;郭沫若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放弃在日本的优越工作,回国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批批热血志士从海外回国,参与新中国宏伟蓝图的规划与建设……他们舍弃了应当舍弃的“累赘”,走上了新的征程,干出了一番新的事业。
放弃,并非是无所追求,而是为了不让那些妄念和魔障阻碍我们前进的方向;放弃,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娑婆世界里,经历彷徨与洗礼,找准人生的航向,找寻人生的真谛,奏唱出最美丽的人生之乐;放弃,也不是自曝自弃,破罐破摔,更不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而是在迂回与坎坷中认清自己,解决掉疑惑和迷茫,用正确的方法实现人生的转向,谱写新的人生篇章。
放弃是获得的前提,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放弃那些干扰我们前进的因素,放弃那些不可能实现的妄想,放弃那些我们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却不得善果的物事,放弃那些该放弃的一切……然后,我们再收拾行囊,轻装上阵,走向远方。
放弃与获得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如同美与丑,美是绝对化后的丑,丑是绝对化后的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哲学中讲到辩证关系,事物都有两面性,偶然和必然,快乐与痛苦,高兴与生气,等等,他们看似互相对立,互相矛盾,实则互相关联,随时会从一方转向另一方。放弃与获得也是这个道理,合理的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什么,它可能是获得的开始。
要想去下海经商,获得创业与闯荡带来的满足,就得放弃安逸的机关生活;要想获得永远的鲜花与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浮华与虚荣;要想在高考中过关斩将,获得优异的成绩,就得放弃在篮球场和绿茵场上运动的机会;要想在大学生期间学有所长,获得高超的专业技术,就得放弃“网上冲浪”、玩游戏的时间……放弃与获得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就在放弃与获得中升华与循环。
放弃与获得,都是人生的选择;人生就是在放弃与获得中不断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走进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新的境界。
人生如歌,又如一部电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唯一导演,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谈人生,拥有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当你达到这种人生境界时,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收获。
放弃与收获,舍与得,并肩携手,演绎着人生的精彩纷呈,诠释着生命的五彩斑斓。
放弃,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古人说的很好,“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当我在剪报时,对此感触良深。拿起剪刀,却发现正、反两面我都很喜欢,但无论怎样,我终究会痛下杀手只留一面而放弃另外一面。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若是不剪下来,这报纸终究会变成一堆废纸,终究什么也得不到;而将其中的一面粘在我心爱的剪贴本上,它将伴我一生。这时,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果断地放弃,也就是果断的得到。
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

人生的道路中,路旁漂亮的石子太多,拥有这个,就需要你放弃那个,贪婪是最大的毒根,不要让自己纯洁的心口长出毒瘤,侵蚀你的灵魂,人生的背包中装下的应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一些琐碎。
有的人活在世上很洒脱,而有人却觉得很累,于是叹息,羡慕,何不去清理你的背囊,扔掉烦忧,储蓄快乐,你获得的将是对生活的向往,你会感叹到:“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繁琐的日子似流水匆然逝去,如清香黯然飘过,背负了太多的附件,也许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曾几何时,心灵的泉水已夹杂着芜杂的尘世,少了几许快乐,而多的是痛苦与埋怨在静思中反省,放弃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陶潜放弃了官场的厚待,得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与舒畅。李太白放弃了尘世的羁绊,获取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与勇气。
选择放弃是一种智慧。

放弃是一种宽度,一种深度,更是一种广度。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忙于金钱,趋于权势,看到的是一张张疲惫的、厌倦的脸,整天忙忙碌碌,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得到的只是身外之物,而失去的是亲情,是友情,甚至是爱情 。
生活的网,网住了那些背囊中满载“物品”的人,却网不住那些敢于放弃的人。
与其烦恼,不如放弃。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壁,让他三尺又为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慨,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
正确的舍弃,不会像随手扔掉废纸团那样轻而易举,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反对阻挠,但他有决心有勇气,坚决果敢,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舍弃的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忍痛割爱的时候。西蜀道上马嵬坡前,唐明皇剔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