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豫剧《三哭殿》剧情是什么

(唐喜成版)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偷溜出门,到金水河钓雨,詹太师鸣锣经过,两不向让,秦英失手打死太师。贵妃哭诉金殿,银屏公主绑子上殿请罪。唐王按律问斩秦英。公主求情不准,找来长孙皇后,就杀于不杀,三人金殿辩论。女哭父娘哭子外婆哭外孙,是为三哭殿。后来皇后改哭驸马,因边关事大,万岁替秦英给贵妃求情,最后赦了秦英。

京剧里有《银屏公主》一剧,也是讲此事,他加上了程咬金搬兵一折。个人认为,豫剧应该借鉴一下,秦英死罪可免,活罪可是一定不能饶的,呵呵。

㈡ 介绍一些经典的豫剧曲目

1、《十面埋伏》

豫剧大师陈素真演出的《十面埋伏》,原名《困乌江》。

主要讲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楚军中信埋伏,彭城失守,羽奋战救出虞姬,兵败乌江,后为张良楚歌吹散八千弟兵, 虞姬也为羽霸业,自刎营中,勉羽逃过江东,整兵复仇。羽想渡江出师以来,百战百胜,谁料今日一败如此,军败妻丧,无颜过江重见父老,遂拔剑自刎。

2、《春秋配》

豫剧《春秋配》是豫剧大师陈素真的代表剧目,是豫剧传统剧目。

该剧描写的是李春华与姜秋莲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姻缘的感人故事,剧名因取自剧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捡柴”一场最为经典,这也是陈素真花费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于一体的折子戏,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际谈情说爱的画面,展现出主人公姜秋莲率真的性格,及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

3、《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为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

主要剧情为:

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

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4、《打金枝》

《打金枝》为豫剧传统剧目。由豫剧刘派创始人刘忠河扮演唐王。

剧情梗概: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三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沈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5、《三哭殿》

《三哭殿》是豫剧著名经典折子戏,又名《贞观家事》、《斩秦英》、《乾坤带》。故事出自《少西唐》。

讲述大唐贞观年间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在彩仙(金水)桥钓鱼,适逢太师詹洪纪经过,道锣惊散鱼儿,秦英失手打死太师。西宫詹翠萍哭奏于太宗,银屏公主绑子上殿,长孙后闻讯亦上金殿。

金殿上为父报仇要求斩秦英,银屏公主、长孙后要求释放秦英,三人为此哭闹于金殿之上,太宗杀、放两难,百般劝解,以国事为重,命公主头顶皇封御酒,跪请詹妃宽恕。最后詹妃以国事为重,接酒同意太宗欲放秦英。

㈢ 斩秦英的故事背景

《斩秦英》:又名《乾坤带》、《女绑子》、《金水桥》、《秦英钓鱼》,秦腔传统剧。

剧情介绍(故事背景):

唐太宗时,驸马秦怀玉领兵出征。其子秦英在金水桥钓鱼,詹妃之父詹太师率众过桥,鸣锣开道之声惊散了水中鲤鱼。秦英钓鱼不得,迁怒于过桥得詹太师,一气之下,竟将太师殴死。詹妃见父命丧,忙哭诉于太宗。

秦英之母银屏公主绑子上殿请罪,太宗欲斩秦英,公主又大表秦家功劳,詹妃则执意为父报仇,互不相让,长孙皇后出面说情,太宗赐御酒让公主向詹妃赔礼。公主跪求詹妃,口称“姨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获詹妃宽宥。太宗赦免秦英,命其边关援救父帅,戴罪立功。

(3)三哭殿剧情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秦英征西》及姊妹篇《续秦英征西》又名“少西唐演义”。

唐朝秦琼之子秦怀玉随殿下征西,被番将苏海率兵围困。秦怀玉的公子秦英在金水桥附近打死仗势欺人的国丈詹太师,并训斥贵妃。秦英之母银屏公主绑子上殿请罪。皇帝要斩秦英,从沙场返回搬救兵的鲁国公程咬金坚决要求唐皇赦秦英之罪。长孙皇后讲情,公主赔礼,秦英戴罪出征救父亲。

唐皇准备选将征西,开国元勋的公子们比武待选。驸马秦怀玉(秦叔宝之子)之子秦英举起两个石狮子,战胜了武状元詹虎等人,夺魁挂帅征西。

秦英征西,到对松关,罗章(罗成之孙)斩守将洪江、洪海。洪月娥为兄报仇,战罗章,却又爱慕罗章,故意不取其命。罗章受伤,在骊山老母之徒李月英家病愈,与李月英成亲。洪月娥去找罗章,也嫁给罗章。罗章与秦英大破对松关。而三阴阵又须洪月娥才能攻破,罗章回家求两位夫人出征破敌。

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妻樊梨花率兵增援秦怀玉。罗章请了二位贤妻破阵。王禅老祖助阵,大败西凉军,苏海被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英 (小说演艺中秦琼之孙)

㈣ 秦英的经典曲目

《金水桥》同样是传唱不衰的经典曲目。秦英的爸爸秦怀玉也许算不上太出名,但秦怀玉的爸爸秦叔宝可是鼎鼎大名,开国功臣。再加上秦怀玉当时也是手握重兵,唐太宗也不能随便处置秦英。不过就这件事情而言,秦英是完全不在理的,到现在那些被人们起外号叫“秦英”的大多数是那些鲁莽、做事不考虑、甚至有些无赖的人。可多数看戏的人当时是不在意秦英这件事的,因为太师是个“白脸”,是奸臣,打死奸臣多少还算是为民除害呢。可在秦英看来,那就是个吓跑他钓鱼的嚣张老头,换别人一样要挨拳头的。皇上不杀秦英,还是君臣间的权力制衡起作用,再说外孙比老丈人似乎还更亲些。
《金水桥》全局的高潮在结尾那会,银屏公主给詹贵妃敬酒,开始根本不理她,接着就是劝来劝去,唱来唱去,詹妃接过酒妥协了,就剧终了。
戏剧剧情:
唐太宗时,莫里沙西地兴兵造反,驸马秦怀玉领兵征剿。其子秦英于金水桥钓鱼,詹妃之父詹太师率众鸣锣而过,惊散鲤鱼,并与秦英争执,被秦英一怒打死。太宗正为西地战事担忧,詹妃上殿哭诉。太宗命秦英银屏公主绑子上殿,欲以国法将秦英问斩。银屏公主哀求为开国功臣秦家留下根苗,詹妃又执意为父报仇,金殿争执不下。长孙皇后出面说情,太宗赐御酒令公主向詹妃赔礼。公主跪求詹妃,说之以理,动之以情,詹妃方允。太宗赦秦英,命其边关援救父帅,立功赎罪。其中金殿之上围绕秦英或斩、或赦争执不下,直到为了皇家江山而让秦英戴罪立功这一过程为该剧主要情节。秦腔舞台常以《斩秦英》或《女绑子》为名,作为著名折戏单独演出。
《斩秦英》一折中使用的 “三哭殿”是秦腔戏剧使用慢板“哭腔”表达人物情感的成功范例,常为观众所乐道。《斩秦英》一折是以旦角为主的唱做工戏。银屏公主一角由花衫正旦扮演,在绑子上殿一段需要使用系列身段做功,还有前后情感跨度较大的数段唱腔,是显示花衫正旦唱做实力的代表剧目之一。

㈤ 豫剧的代表曲目有什么

据1956年统计,传统古装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配》、《梵王宫》、《三上轿》、《黄鹤楼》、《三拂袖》、《涤耻血》、《桃花庵》、《对花枪》、《天地配》、《铡美案》、《龙凤令》等。

1、《春秋配》

豫剧《春秋配》是豫剧大师陈素真的代表剧目,是豫剧传统剧目。

该剧描写的是李春华与姜秋莲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姻缘的感人故事,剧名因取自剧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春秋配》是一出传统唱功老戏,很多剧种都有,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冗长,后多只演“捡柴”“砸涧”两折。

尤以“捡柴”一场最为经典,这也是陈素真花费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于一体的折子戏,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际谈情说爱的画面,展现出主人公姜秋莲率真的性格,及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

2、《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为 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

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5)三哭殿剧情扩展阅读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以宋朝为背景的戏如杨家将和岳家将等题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爱情、婚姻、道德伦理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河南大学豫剧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㈥ 戏曲里有一句有道是王子犯法与庶民一样,这是什么戏

这句话应该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豫剧《三哭殿》

剧情回顾:豫剧著名经典折子戏,又名《玉河桥》、《贞观家事》、《斩秦英》、《乾坤带》。故事出自《少西唐》,讲述大唐贞观年间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在彩仙(金水)桥钓鱼,适逢太师詹洪纪经过,道锣惊散鱼儿,秦英失手打死太师。西宫詹翠萍哭奏于太宗,银屏公主绑子上殿,长孙后闻讯亦上金殿。金殿上为父报仇要求斩秦英,银屏公主、长孙后要求释放秦英,三人为此哭闹于金殿之上,太宗杀、放两难,百般劝解,以国事为重,命公主头顶皇封御酒,跪请詹妃宽恕。最后詹妃以国事为重,接酒同意太宗欲放秦英。

戏评:周官放火,百姓点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难在于如何治,更在于怎么治!皇帝也不都是一言堂的~

戏曲《秦香莲》里也有讲到这句话的。

㈦ 贾廷聚的艺术人生

1937年,贾廷聚出生在南乐县一个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爱戏如命,他自幼受家庭的熏陶,10多岁就能登台唱戏,15岁就在《刘公案》中扮演主角刘墉,唱功和表演俱佳,被人们称作“小红脸”。
1953年,由于“倒呛”变声,贾廷聚插班到河北魏县大严屯学校读高小。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如果能够一路读下去,有望步入高等学府,前途无量。然而,他的父亲却做出超常之举。父亲极力反对贾廷聚读书,声称如果儿子继续读书,他无力供养;相反,如果儿子继续学戏,他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也许是父亲早已看准了儿子在戏剧方面的发展潜力,日后可功成名就,才如此执拗,如此武断,毕竟,知子莫如父啊。
贾廷聚顺从父亲意愿继续他的粉墨生涯,后来加入南乐县悦众剧社。一年后,悦众剧社划归浚县领导,定名为浚县豫剧二团。贾廷聚一直是团里的主演,虽然年轻,却很有威信,所以,22岁时就担任了该团的团长兼党支部书记。那年,县里保送他到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导演专业。回团后,他在自导自演的《岳飞》、《文天祥》、《李闯王》、《千里走单骑》等大戏中,扮演一号角色,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1962年,是贾廷聚在艺术道路上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在豫北地区已颇有影响的他,被浚县县委推荐到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学习。在此期间,河南省文化局的领导引荐他结识了唐喜成先生。唐先生对年轻有为的贾廷聚十分赏识,遂收其为弟子。
贾廷聚在拜师后遵照老师的指点刻苦训练唐派唱腔,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终于练出了鼻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四结合的发生技巧。他的唱腔吐字清晰准确,音韵婉转明丽,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韵随字出,轻松流畅而又圆润醇厚,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和穿透力,显示出阳刚之美。之后他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帽翅功。帽翅功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特技,它既能从表面渲染剧中人物的内在情感,又能增强表演得趣味性,给观众以美感。练习帽翅功,需要头部和颈项不住地摇晃扭动,找准了控制的方法。为了练好帽翅功,他下了很大功夫,吃了不少苦。
唐喜成先生非常器重他这个得意弟子,亲自传授的《血溅乌纱》、《三哭殿》、《辕门斩子》、《南阳关》等拿手剧目。贾廷聚的表演艺术和声腔艺术一改往日旧貌,令观众耳目一新。安阳地区的观众和同行们在惊喜之余,给他冠以“盖豫北”的雅号。 贾廷聚先后在浚县豫剧一、二团一干就是28年。这28个春秋对贾廷聚来说非同寻常。他由一个学戏的少年到一方名伶,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尝多少苦辣酸甜,“光拉板车就拉了十年。”贾先生回忆起过去,语气十分平静,“那时候外出演出,无论是到城市或者农村,不管远近,我们都是拉着板车步行。板车是一车两用,路上拉戏装、道具,到演出地点后把好多辆板车停靠在一起就是舞台。我爱人生完孩子后,我们还要天天演出,就只能把孩子放在《龙江颂》中做道具用的竹篓里(我们称之为“龙江颂篓”),走到哪儿拉到哪儿……”
“文革”期间,八大样板戏贾廷聚就演了七部,大多是主演。演样板戏不适合用唐派唱腔,因而他的唐派声腔艺术无法得到施展和发挥,只能在暗地里悄悄练习巩固。“文革”结束后他恢复唐派唱腔,在传统戏的表演中,他的技艺不断提高,逐步趋于成熟。 1983年贾廷聚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一家几口就住在一间低矮简陋的平房里。夏天下暴雨,小屋进满了水,锅碗瓢盆都飘了起来,他的爱人面对着凄苦的景象伤心地哭泣,孩子也吓得哇哇大叫。而此刻,竟有蛤蟆在屋中呱呱鸣唱,仿佛在为他们的苦楚幸灾乐祸。豁达乐观的贾廷聚事后用十二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大雨潲,蛤蟆叫,老婆哭,孩子闹。贾廷聚昔日的老搭档刘瑜顺到郑州看望他,一见他那不成样子的“家”,大感意外,摇头叹息道:“老贾呀,你在安阳放着好好的‘爷’不当,跑到郑州来当‘孙子’,你是图个啥哩,”贾廷聚淡然一笑,不作任何解释。他舍弃原来优越的生活条件,跑到郑州受苦遭罪,到底图的啥呢,爱人也时常会忍不住埋怨他。只有他心里清楚,他图的是寻求艺术上更高的发展,为了艺术他甘愿舍弃一切。
到郑州后,他与老师同台演出了《血溅乌纱》、《辕门斩子》、《朱元璋斩婿》等剧目。他主演的《岳飞》曾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为纪录片;《寇准背靴》等剧目先后被中国唱片社等单位录制为唱片、磁带。随着演出范围的不断扩大,他的知名度也在越来越高。他在继承唐派声腔艺术的同时,还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唐派声腔艺术,可以说是既保留了唐派艺术的神韵,又有其个人风格,使唐派声腔艺术更加成熟、丰满、大气。
贾廷聚是一个善于思索的演员,他不仅注重学习唐派艺术非同凡响的演唱技巧,而且在分析剧情、塑造人物、构建戏剧冲突和掌握角色的表演分寸上下功夫。他认识到,声腔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工具,演员演唱,不是单纯地卖弄嗓音,为了唱而唱,而是要唱出自己的个性,唱出角色的性格,唱出声腔的美感。因此,他在演出唐派的代表作《三哭殿》、《辕门斩子》时,就把自己声腔的理解运用到戏曲实践中,收到了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的良好效果。这类唱段,至今仍传唱不息,已经成为豫剧唱段中的经典。
贾廷聚 1990年,贾廷聚出任河南豫剧一团团长。到1998年退休,他在当团长的8年时间里,自己主演了两部戏,而将很多机会让给了年轻人。他说:“我当团长办了两件实事,一是解决了大家的住房问题;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退休时我给团里留下了200万资金和一部轿车。我个人虽然失去一些演出的机会,经济条件也很一般,但我没有遗憾。”
贾廷聚担任团长期间,让省豫剧一团由低谷走向一个新的高潮。团里在建房时,没有排练场地,他带领大家克服困难,48天排好两部戏,一个月最多组织演出27次。河南省文化厅号召全省戏曲界学习一团的经验和精神。
退休后,他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培养唐派艺术接班人,他的三大弟子郭志成宋子根张民都是未来唐派领军人物。他先后收入室弟子百余人,其中包括郭志成宋子根张民袁金彪等豫剧名家,现在大多为一些剧团主演和剧团负责人,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他经常跑到弟子所在的剧团辅导排戏,或者到一些艺术学校讲课并兼任名誉校长。
贾廷聚对弟子和学生的要求是“坚持死学,不能学死。”“坚持死学”,即跟老师或前辈学艺,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丝毫不能马虎,做到准确无误,理解真谛;“不能学死”,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不同剧情、不同人物的要求,灵活巧妙地处理表演和唱腔。从大处说,就是跟老师学艺要先学得像老师,学得到位,然后,再在继承老师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艺术个性。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说,贾老师的八字格言,对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都可当作座右铭。贾廷聚正是做到了“坚持死学,不能学死”,才创造出自己卓越的艺术成就,获得“豫剧须生泰斗”的美誉。

㈧ 三哭殿的演出状况

2013年12月12日下午,由河南电台戏曲广播精心策划并与郑州市戏迷协会、河南喜视传媒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票友版《三哭殿》在德亿歌剧院精彩上演。
当天彩扮登台的演员全部是票友,他们从唱腔到表演都一丝不苟,一腔一调、一招一式颇具“专业范儿”;台下观众看得神情专注入戏,随剧情和人物的命运或悲或喜。当听到“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下位去劝一劝詹妃娘娘”、“常言说不看僧面看佛面”等戏迷耳熟能详的唱段时,不少观众轻叩节拍,小声跟唱了起来。
《三哭殿》是豫剧的经典剧目,也是豫剧唐(喜成)派的代表剧目,在广大戏迷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讲述的是唐代贞观年间,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在金水桥钓鱼,失手打死国丈詹太师。詹妃、银屏公主、长孙后三人哭闹于金殿之上,唐太宗杀、放两难,百般劝解,最后詹妃以国事为重,宽恕了秦英。
票友版《三哭殿》选拔活动从2013年6月开始,通过河南电台戏曲广播《票友排行榜》栏目,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数百位戏迷票友踊跃报名。通过海选、复赛、半决赛、总决赛等一系列环节,翟浩亮、齐雪峰、邢海涛、宋佳、闫延菊、李战胜、王萍、王丹、窦佰仪等十几位优秀票友脱颖而出,分别担任《三哭殿》中的唐王、詹妃、银屏公主、长孙后、詹太师、秦英等角色。从10月份开始,入选票友在郑州市戏迷协会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休高级讲师宋桂枝、原河南省越调剧团著名演员李娟、张根央无数次亲临现场为票友指导、说戏,三位老师不仅讲授了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点,而且就《三哭殿》一剧的唱腔、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为票友进行了现场示范和悉心指导,保证了票友版《三哭殿》演出的艺术质量。
演出结束后,参演票友、在剧中饰演银屏公主的李战胜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这次排演,跟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专业技能,自己感觉受益匪浅!”在剧中饰演唐王的邢海涛说:“通过排演《三哭殿》,认识了很多高水平的唐派戏迷,感谢戏曲广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切磋技艺、展示才华的舞台!”

㈨ 豫剧的代表作

《红娘》、《花木兰》、《破洪州》、《五世请缨》、《秦雪梅吊孝》等。

1、《红娘》

豫剧《红娘》,取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说的是唐贞元年间,西洛书生张珙进京应试,在河中府普救寺邂逅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二人一见倾心,红娘从中搓合,最终结成眷属。

2、《花木兰》

豫剧《花木兰》是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自1951年上演至今,已有三代艺术家领衔主演,继承传扬,久演不衰。

3、《破洪州》

豫剧《破洪州》主要讲述的是北宋时,辽军入侵边境,杨宗保单骑突围回朝搬兵,朝中无人挂帅出征。八贤王和寇准奉旨到天波杨府调兵遣将,佘太君以杨府没有兵将可调推辞。寇准带八贤王溜入演武厅击鼓鸣钟,穆桂英全身披挂,威风而出。

4、《五世请缨》

《五世请缨》是河南豫剧院一团的保留剧目。该剧原名《十二寡妇征西》,又名《百岁挂帅》。

5、《秦雪梅吊孝》

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五大名旦之一阎立品的代表作。她在传统戏的基础上,对《秦雪梅吊孝》的故事结构和立意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